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沈素芬 王舒娴 通讯员 敖冰花)他们,以学者之名,著书立说,经世致用;他们,以教师之名,明德树人,丹心报国。他们把爱国、创新、求实、奉献精神融入具体工作,将学问做在荆楚大地上,服务了湖北经济社会发展。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对全省社科工作者的政治引领和精神激励,湖北省社科联开展了第三届“最美社科人”推选宣传活动。11月20日,湖北省第三届“最美社科人”发布仪式举行。王雨辰、田传茂、杜时忠、李建中、李莉、汪习根、张安录、孟华平、荣开明、郭国祥等10名社科人光荣当选。
发布仪式从“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精品为导向、坚持用明德领风尚”四个维度展开,通过短片回顾、情境讲述、感恩致敬等形式,展现了“最美社科人”的感人事迹。
作为此次当选的唯一一名“90后”社科人,湖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1931年出生的荣开明依然活跃在社科研究一线。他说,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的收获期,不仅要看60岁之前,更要看60岁之后。“就我个人来说,我在60岁以后出版的著作比60岁前多2.4倍,发表的文章比60岁前多4.8倍。对我来说,只要一天不学习、不思考、不写作,就像没有吃饭那样难受。”荣老的一席话幽默感人,现场观众对之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当天,著名的经济学家、国家战略“中部崛起”首倡人、首届“荆楚社科名家”,荣老在社科战线上的亲密战友夏振坤老先生也隔空祝贺,他说:“开明,与你共事三十多年,我觉得最美社科人这个荣誉,你当之无愧。记得你80岁生日的时候,我给你写过一幅字——老骥伏枥、为民解惑。等到你100岁生日的时候,我会再给你写一幅!”两位90多岁高龄老人的互相勉励,打动了现场许多人。
“最美社科人”孟华平是一个“快乐的考古人”,40年来,他一直在考古的路上探未知、求本源。他曾经和团队一起承担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石家河遗址二期三期四期的科研项目,通过长达10多年调查研究,这里被证实是长江中游地区最大的史前遗址,也是实证中华文明起源发展的代表性遗址。
“记得大学毕业前夕,导师张忠培先生特别强调,考古的基础在田野。于是,1990年到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后,我便长期坚持在田野考古第一线。” 2019年,孟华平进入betway必威西汉姆联官网任教,他心中又多了一项使命:培养新一代考古人,探明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他说,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并非虚言,而是历史的事实。考古事业就是要激扬我们的文化自信,要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只有走进人民群众中间,为人民做学问,才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作为一名从事社工教育和社会公益组织研究的大学老师,数十年来,我围绕社工服务、基层社区治理、公益组织建设著书立说,与公益伙伴不断力行,为公益教育‘鼓与呼’,将书斋里的理论转化成了‘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武汉科技大学法学与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李莉,扎根基层、深入群众,不囿讲台方寸,行走于人间的课堂,十余年坚持把学术成果应用在实现公益文明的事业中,一腔社稷学问,担荷民心热望。
而她曾经帮助过、温暖过的学生李丽瑶,当天也来到颁奖仪式现场,为李莉致敬,“李莉老师真真切切帮助了我,让我感受到爱和公益的力量,让我们感受到爱和公益的力量现在,现在我有能力了,就想像老师当年帮助我一样,去帮助其他人。目前我就职于腾讯公益,正是李老师的言传身教让我走上的公益的道路。”
“我国疆域辽阔,但是土地资源非常稀缺,人均耕地资源则是更加匮乏。我是搞农业的,必须保护农民权益,为农民发声。我们曾跑遍全省54个行政村,走访了543家农户,扎根田间地头,走遍乡野人家,为国家的重大需求不懈努力。幸运的是,我们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国家政策和国家规程后,能帮助实现土地经济价值的最大化,造福一方百姓。”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张安录深知稼穑艰难,心忧民本国基,几十年如一日,以密实的足迹,盘究人地之问,建言社情更替。
省委宣传部、省总工会、省教育厅、省社科院,以及武大、华科、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等第三届“最美社科人”荣誉称号获得者所在单位领导和师生代表200余人参加了发布仪式。